橡树出版之【深度书评】
当世俗时代在怀疑主义的Kaiyun中国官网道路上狂奔,立足真理的信仰是开云官方网站否有与时俱进的必要?还是宽容忍耐等候解决这些历世历代不断演变的怀疑问题?谢谢凯勒牧师带着他开云中国官网的新书《为何是他》抛出怀疑主义时代的信仰问题,也谢谢今天的安彦魁传道从这本书所读出来的感想!愿橡果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你有思考的结晶,请和我们分享,并发送至:oaktree_amos@qq.com。
变更时代里怀疑与信仰走向巅峰对决
——读提摩太凯勒《为何是他》
上次的双月刊,牧师推介这本《为何是他——怀疑主义时代的信仰》,且在推荐语中说到此书对他的影响。从范泰尔、路易斯、凯勒到王怡,这个影响之间的传递,吸引作为神学生的我,乐意考察且承继对接。既然我们的牧者师长,代表一扇窗而非一幅画——为我们指向其背后的资源,那作为会众与门徒的跟随,当然就不停留在个人的层面,而要直接投奔神国的丰富,也借此观看和查考上帝在他们各人的身上,所曾经使用的恩典管道。
将这本书推介给大家,我想切合于如今的时代。尽管护教学讨论有相当的进展,但凯勒的著作,却在深刻认识福音与深刻认识时代之间,搭建起更稳固的桥梁。阅读中不难发现,凯勒由福音所塑造的典范信仰和典范思想,也与众所周知的典范教会——救赎主教会,彼此衬托且相得益彰。
护教学的理性特点,向来用以回应理性的绅士;但凯勒所面对的,却是在理性边缘崩溃的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及其所形成的强大时代。救赎主教会在纽约,就是一个神圣与世俗的交汇,并信仰和怀疑的争战;这其中的隐含的尖锐性质,更超过秋雨之福与成都的恩怨纠葛。但毋庸讳言的说,是先有了那间在纽约的教会,才有了这间在成都的教会。
怀疑主义在解构信仰的同时解构自身
怀疑主义的时代,使个别人的奇思怪想,汇聚成洪水狂潮的席卷。我们已再不能一笑置之,不予理会,否则没有什么样的教会,在农村衰落的日子里,还可以在城市的挑战中,有生机勃勃的力量来回应。
怀疑主义是综合性的命题,一系列的连环挑战构成本书的前半部分:怎么可能只有一个宗教是真的?良善的上帝怎会容许苦难发生?基督教约束人的自由?教会要求忍耐造成了不公义?慈爱的上帝怎会把人送到地狱?再之后就是科学方面的老问题,并自由派假意信仰却批判圣经?
这些问题不容易面对,其中有部分在从前的护教学中也有解答。但凯勒却刻意要指向背后的怀疑主义——一切问题的症结所在。
怀疑主义,近乎解构了一切信仰,使我们的信心疲惫无力。但凯勒却敏锐的看见,怀疑主义也解构了它自身——也就是说一切怀疑的背后,仍然是信念的表达。一种绝对的相对主义,已经从言语的调侃和思想的游戏,发展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时代信念。既如此,其中所滋生的恶果和酿造的苦酒,也就开始不断的增值。
正如凯勒所说,这时代信仰和怀疑主义都在成长,甚至达到巅峰对决的地步。但这个对决在本质上还是信念的对决,使用祁克果的概念说,“所有的怀疑都是基于一种信心的跳跃”。
福音不需要进步和改变
宗教是非法的、排他的、是心胸狭窄的,宗教是一切战争暴动的起源——这几乎是世俗化时代共同的看法。但二十世纪的历史,却亲自见证了无神论所导致的“偏狭与暴力行动”(32页)。在削减宗教的绝对性——主张所谓的“宗教宽容”,人类同时却在自立人极,造就了绝对化的国家主义和极权制度。沃尔夫说,“就是因为缺乏上帝报应的信念,才促使‘暴力秘密的滋长’。”
凯勒则用自己的现身说法来,描述所谓“宗教宽容”的虚伪,“大约二十年前我刚来纽约时,常听到这种反对基督教信仰的说法:‘所有的宗教都同样正确’。可是现在我常听到的是:‘所有宗教同样错误’。”
真正了解基督教,你不难发现其中所呈现之特别的福音,基督教“必然具有排他性的信念体系”,却又“带来谦逊和爱好和平的行为”。对应救赎主教会的表率与见证,两者间偏左偏右,都是没有把握到基督教福音的精髓所在。

时代的变更里,所问的问题也发生变化,之前人们常问到底有没有神——但如今的问题焦点不是神的存在,而是神的美善。上帝是良善的吗?那为什么世上有苦难?神是慈爱的,为什么还会把人送到地狱?

但现代性的个人主义,从权力本位出发讨论神的慈爱和良善,当然是根据自我中心的衡量作为基准了。前面说到了绝对化的相对主义,如今说到了绝对化的自我中心——终于看到,后者才是前者的原形。正如王怡牧师之前说过的,在个人主义的基督教里,各人为自己量身打造了一个基督,按照他们所喜欢的慈爱和良善,敬拜和信奉他们自己心目中的基督。
时代变更引出来新的护教工作。这些问题越刁难,就越发接近了福音的核心。带着福音的完整性,我们充满雀跃的期待问题,也期待回答。你问得好!因为福音早已为你预备了答案。福音不需要进步,福音也没有改变,但福音原本的丰富在你的问题中被呈现出来——凯勒书中一次次经典答复,可使你尽观其中的精彩!
宗教和非宗教在灵性上都在走罪之路
进入第二部分之前,在怀疑和相信之间,本书有一个“中场时间”。破除了怀疑的困局,欲进入相信的领域。但关键的问题还需要澄清,我们要相信的基督教是怎样的基督教?我们要讲的理由或理性,是怎样的理性?
结合了东正教、天主教和基督教,追溯到初期教会的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迦克墩信经,及亚他那修信经,凯勒以他最大的宽宏,为基督教做出了完整的定义;同时为在神学立场上避免缄默,陈说了自己作为新教的基本定位。
也许凯勒的特点是面面俱到,除此处对于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尊重;他甚至对各宗教都给予一定的正面表达;而说到科学方面,他对神导进化论也留下了相应的空间——我想这也就是多人批评他的原因。
但从另一方面,他似乎除了福音,不想把任何事物提升到迥异的地位,包括基督教形式的宗教。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福音,基督教和其他宗教没有多大的区别。他对宗教给予的认可,是为了在下面给予更大的否认,好将我们的危机一语道破,揭示开来,“从根本上来说,‘宗教’(将自我身份建立在道德的成就上)和‘非宗教’(将自我身份建立在其他世俗的追求和关系上)两者在灵性上都是走完全相同的路线:两者都是‘罪’。”而福音的本质就是“恩典”。这一点才是凯勒福音神学的最大特点,在其他领域很少提到。
第二部分的进路,一部分延续了自然神学的论证,一部分延续了“三福”、“四律”的路径。但我个人看来,凯勒的福音神学与教牧实战,都将之翻新改造,带来更精致的结果。吸取了自然神学的教训,凯勒刻意要区分,我们讨论过程中所使用的究竟是怎么样的理性?不是那种“强烈的理性主义”,背后以一个“查证原则”寻求所谓的“证明”,或者那个“强力的证据”。
凯勒不使用“证明”这个危险的词句,而巧妙的使用另一个词——“线索”,表达一种“批判性理性”。因为他清楚的知道,任何的论证,即便成为多数人所认同的道理,都可能为自己找到合理否定的借口。若使用前面那种“证明”式的“强烈的理性主义”,必然意图以理性取代信心,而将信心的门路封死。但“线索”式的批判性理性,则谦卑承认理性的限度,且挑战和鼓励各人启动自己的信心。一方面,这个策略合宜的尊重理性,“相信上帝存在是合理的,是可以被‘检验’的(虽然不是被‘证明’的)。”另一方面,这样传福音避免了那种替人做决定的急切和冒失,给圣灵与各人的内心留下足够的空间,使信心的奇迹得以发生。
强烈的理性主义不过是尾声的挣扎
在一个怀疑主义的时代,“强烈的理性主义”不过是尾声的挣扎;但它又的确是怀疑主义者很容易回摆的另外一端。为此凯勒的讨论并没有偏离方向,而是准确而持平的同步解说。
这样看来,无论从生命还是人权,从宇宙还是从艺术,世界充满了上帝存在的线索。尽管进化论“用怀疑主义的手术刀切除我们的头脑对我们所说之有关上帝的事,但却保留有关进化论科学的事。”但“如果我们不能信任我们身上这些产生信念的官能会告诉我们有关上帝的真理,我们怎么能信任它们会告诉我们其他的真理,包括进化论科学呢?”
这种线索性的引导性的论证模式,使中世纪的自然神学也再次活跃。并且引出来圣经罗马书1章19-23节,关于“显明”的概念——上帝已经将自己显明出来,而人们拒绝上帝,是在敌挡一个显明的知识,并非是在求证一个无从知道或不曾知道的知识。
自然的,话题引入到罪的方面,以及之后关乎基督的十字架与复活。这样的叙述,是依据福音的一般次序,也雷同于“三福”、“四律”的套路提纲。如此布道法的使用,在很多教会中多有流传,我们并不说其错误,但却逐步看明其中的薄弱,欠缺足够深厚的神学与护教学基础。
总体来看,提摩太凯勒具有一种传统与现代的融会贯通。他没有抛弃初期教会的信条,故此保留了天主教与东正教的空间;他没有抛弃上帝的普遍启示,故此也承认了科学进步的影响;他没有抛弃中世纪的自然神学;故此他继续理性论证上帝的存有;他更没有抛弃圣经和福音,故此他特别的留意福音的大能和圣灵的见证,以及在个人内心中信心的启用。也许这一切,就是他在纽约传福音牧会、护教布道的得力兵器。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代代传承的影响和生生不息的福音。各位读者,在这个怀疑主义的时代,愿你我都能一同为主作见证,更深刻的扎根信仰、认识福音,为主打美好的仗!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麦琪的礼物,转载时有改动,标题为编者所加。)
本文由prettyluo于2025-10-24发表在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ja-kaiyungaming.com/2025/10/23.html
发表评论